top of page

咖啡處理法丨厭氧發酵&二氧化碳浸漬處理法

已更新:2022年2月26日

厭氧發酵處理法在近幾年的咖啡界中非常流行,主要就是由2015年WBC冠軍的澳洲參賽者 Sasa Sestic 引起了這一股潮流,就連2018年WBC大賽的前六名參賽者,其中就有五位採用「厭氧發酵處理法」的咖啡豆參賽,到底它有什麼獨特過人之處?今天一起學習吧!


葡萄酒釀酒技術

厭氧發酵處理法其實是參考了葡萄酒的釀酒技術。2015年,Project Origin創始人Sasa首次將Carbonic Maceration(CM)引入咖啡世界,將它用來實驗在咖啡豆身上,效果大為驚人,讓咖啡愛好者為之驚艷。


厭氧發酵Anaerobic Fermentation&二氧化碳浸漬處理法Carbonic Maceration嚴格來說是有少少分別,但現時市面上一般已統稱為「厭氧發酵處理法」。

  • Anaerobic=厭氧(無氧環境No oxygen environment)

  • Carbonic=碳的(富含二氧化碳的環境Carbon dioxide rich environment)

  • Maceration=浸漬(比發酵更深層次的術語,指微生物代謝,不過我們不是微生物學家和生物化學家,就當它是浸漬/浸泡/發酵算啦!)

兩者都是利用密封容器內填充滿二氧化碳,從而進行無氧自身糖份發酵。


為什麼咖啡要發酵?

在咖啡生豆的處理過程,或多或少都會遇到「發酵」,並且深深地影響的咖啡的風味走向。不過發酵可以增加咖啡風味,也可以破壞咖啡風味,其中的平衡拿捏非常重要!


發酵分為兩種:「需氧」與「厭氧」。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,厭氧的過程更為均勻且能被控制,但有氧的狀況下環境變因太多,不容易受到監控。


一般來說,傳統的處理法多數都是「需氧」發酵,例如:蜜處理和日曬,因為果膠圍繞著生豆,因此隨著咖啡乾燥,微生物就會積極消化糖分並改變風味。

既然咖啡一定會自行發酵,而發酵過程對風味這麼重要,就開始發展了可控制的發酵法---「厭氧」。



初期Sasa式厭氧法

Sasa的Carbonic Maceration(CM) 在過程中,先將成熟的咖啡櫻桃完美地採摘,再以人手分揀並漂浮以去除未成熟和過成熟的櫻桃。然後將經過洗滌的精選咖啡製成放入裝有二氧化碳(CO2)的特製不鏽鋼容器中進行並排出罐中的氧氣。通過這可控制的環境來發酵咖啡櫻桃,可以控制酵母和細菌的活躍狀態,避免過度氧化或酒精發酵的風險。


厭氧並不能取代水洗/日曬/蜜處理,可以理解為增加了處理的步驟。因此,發酵後就會像平常一樣以水洗/日曬/蜜處理繼續處理咖啡,將咖啡放置在非洲床上乾燥12至18天,甚至日曬厭氧會乾燥30天或更長時間。


厭氧法好處

★可控制風味:發酵過程中的PH值、氣體組成、濕度、溫度,甚至是參與發酵的細菌種類和數量等因素,都能進行有效的控制,發展出更棒的甜味和更平衡的風味。

- 醋酸發酵(Aerobic 有氧發酵):風味相對明亮,乾淨,有檸檬酸味。

- 乳酸發酵(Anaerobuic 厭氧發酵):蘋果酸和石酸,石酸相對穩定,所以乳酸發酵而成的豆子,風味更圓潤飽滿,酸感更加醇厚,帶有乳酪味,堅果味,奶油味,酒香。

- 混合發酵(Mix Fermentation=Aerobic+Anaerobuic):更多元化,可發展出菠蘿、番石榴、熱情果、醬果類、果醬、花香與酒韻。

★具有更濃郁的芳香性:由於厭氧是密閉的發酵,讓芳香物質不易揮發掉,因此能保留更多芳香


新興厭氧處理帶給我們什麼啟示?

咖啡界變化萬千,處理方式更日新月異,對業界來說,目的只有一個:更特顯地域之味(Terrior)。但對於我們消費者又有何用?我們都只是喝杯咖啡而已。不!


當消費者透過一杯好喝的咖啡,從而認識到咖啡上游的世界,更明白到「一杯啡得來不易」,從而發自內心的以金錢和行動去支持並感謝咖啡農的額外付出,我相信這才能使咖啡產業持續下去的理由。

到底下一期流行什麼?一起brainstorm下吧!

新種植法:生物動力耕作?雜交培育染色咖啡?

新收割法:採青?

新處理法:三重厭氧?混合發酵?威士忌雪莉酒桶發酵?天然酵母菌發酵?

新烘焙法:慢低溫烘?家用氣炸鍋烘?

新萃取法:低bar萃取當手沖?


可以在哪購買?

非廣告,不過我偏向先試原創者的厭氧:ONA (CM Selection),因為之前在澳洲親身試過之後,再試其他厭氧,我發現真的天淵之別。所以,為免你對厭氧失望,不過直接試ONA。


參考資料:Project Origin


緊貼最新咖啡潮流丨咖啡生態

▶ IG @heycoffeeanimal

▶ www.heycoffeeanimal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