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咖啡歷史
據說,在1641年(日本江戶時代中期元祿年間),設立於長崎出島的荷蘭商館將咖啡帶入日本。初時接觸咖啡的人多為官員、翻譯和藝妓。日本人起初對咖啡並沒有什麼好感。醫師們只將咖啡當成一種藥物。因為咖啡豆都炒得黑黑,就算加糖後飲用,其味道仍然又苦又臭,一直無法適應這種歐洲飲品。
從明治時代(1868年至1912年)開始,日本人為了積極脫亞入歐,人們都紛紛模仿歐式生活:跳社交舞、飲紅酒、吃牛排,還有小酌咖啡。
有趣的是,原來日本第一家咖啡館「可否茶館」是反清復明的鄭成功弟弟的兒子鄭永慶於1888開的。他們是翻譯世家,也許就是從荷蘭商館中開始接觸咖啡。一開始人們不知道怎麼翻譯 “koffie”,找到「可否」、「可非」、「骨非」等字,最後以日文漢字寫成「珈琲」。
1930年代,老牌的上島咖啡(UCC)成立。上島咖啡執著於用虹吸壺製作咖啡,擁有一批忠實粉絲。1969年推出加奶咖啡後,因奶味掩飾了過度萃取後咖啡的苦澀,使口感變得渾厚順滑,大眾更容易接受,因此亦將其商品化,推出罐裝咖啡。1980年DOUTOR COFFEE也堅持用虹吸的咖啡精神開啟了自己的時代,更研發了掛耳咖啡。
直到精品咖啡的浪潮出現,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完美地表現在手沖咖啡之中。在東京或是京都,一間好咖啡館的基本條件就是手沖咖啡。手沖咖啡不是機械化、規格化的活動,而是個別化、特殊化和風格化。一杯咖啡蘊藏著店主的專業、熱情與手藝。
咖啡館一開始傳進日本時是傳播西方新奇事物的場所,是知識分子們進行討論的公共空間。現在的咖啡館更加豐富,是上班族沉澱心情的地方、是主婦暫時遠離家務的場所、是宅男們幻想的實踐(女僕咖啡)、是閱讀漫畫、雜誌的小型圖書館。
日本獨有咖啡文化
1)虹吸咖啡Siphon
一說到日本咖啡,不難會想起這款擁有強烈視覺效果的虹吸咖啡。因為日本UCC和DOUTOR COFFEE都是以虹吸起家,所以對於日本咖啡的印象也是從他們而來。可是,其實虹吸咖啡最早起源於德國,並非日本。
2)炭燒咖啡
炭燒咖啡也是日本咖啡一大特色!當其他人都在深度烘焙之時,日本人卻將深度烘焙推至極致。專業的炭燒咖啡會採用備長炭烘焙咖啡豆,色澤較黑,味道香醇又有炭火味道,但飲起來卻會微酸且甘醇,十分微妙的風味。
3)罐裝咖啡
據說罐裝咖啡最早在1965年出現於日本,也是日本飲品市場佔一席位的暢銷飲品。
4)HARIO
對於新手來說,相信第一個接觸的咖啡器具就是HARIO V60。HARIO原以製造實驗室用品為主。二戰後,利用耐熱玻璃的特性,開始製作虹吸式咖啡壺,並進入家用產品的領域。現在更進一步拓展事業至香氛、寵物用品、甚至汽車照明用投射燈具。
V60採用圓錐型設計,不影響咖啡粉末的膨脹。 大口徑圓孔,隨著注入的熱水速度而改變咖啡的味道。 設計能把咖啡粉末堆高,使咖啡的香氣充分得到釋放,能簡單地製作出專業水平的美味咖啡。
5)慢烘咖啡
日本的烘焙方式五花八門,當中較為獨特的就是「慢烘咖啡法」。慢烘原理就像慢煮食物一樣,平時烘焙時間為7-12分鐘的話,慢烘則將時間拉長至18-25分鐘,可做到口感醇厚的淺炒風味。
不知日本咖啡又給你什麼印象呢?歡迎在下面分享!
緊貼最新咖啡潮流丨咖啡生態
▶ IG @heycoffeeanimal
▶ www.heycoffeeanima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