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說法,未來十年內,人類必須種植一萬億棵樹才能減緩氣候變化。


咖啡公司Daterra開展了一個命為Tree_llion的可持續發展項目,其中包括一個植樹計劃,承諾未來 5 年內在 25 公頃的森林面積上種植 40,000 棵樹木。一起了解這植樹大計吧!

相片來自:THE BARN


THE BARN FOREST是一個植樹計劃。他們希望在未來 5 年內,在 25 公頃的森林面積上種植 40,000 棵樹木。這些樹木將由Daterra種植、管理和護理至少 10 年,希望藉此重建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「 穀倉森林」。


你只要支付1.5 歐元,Daterra會捐出相同的金額來共同種植這棵樹。每年10 月底,會將所有捐贈的樹木加起來,然後在 11 月至 2 月雨季種植。

相片來自:THE BARN


Daterra身為咖啡專家,認為咖啡來自健康的土壤和可持續的農場是最好的!因此,他們十分關注可持續發展,期望以最可持續的方式創造最好的咖啡產品。


他們在可持續性和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。拍賣豆經常成為咖啡師比賽豆,亦特別種植了稀有低因品種:Laurina和 Aramosa,期望以最好的產品回饋社會。



緊貼最新咖啡潮流丨咖啡生態

▶ 喜歡咖啡生態嗎? 一鍵支持,請我們喝杯咖啡吧:https://www.patreon.com/heycoffeeanimal ▶ 商業合作歡迎來信:heycoffeeanimal@gmail.com



已更新:2021年4月22日

什麼是低因咖啡(Decaffeinated coffee/Decaf)

所有咖啡在一般情況下就已含有咖啡因,咖啡因可理解成是保護咖啡樹的天然驅蟲劑。一般阿拉比卡咖啡豆咖啡因含量為0.9%~1.4%,羅布斯塔則為1.8%~4%,低因咖啡的咖啡因含量不超過生豆的0.1%,而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署FDA的標準是除至原咖啡因含量的3%以下。


別以為咖啡因只存在咖啡裡面,其實茶、巧克力、可樂、碳酸飲料以及能量飲料等都含有咖啡因。大多數人們喜歡喝咖啡都是因為咖啡因可以提神、有助減肥、利尿等功效,但同時對一些難以代謝咖啡因人士來說,會引起心悸、失眠、手震、血壓升高等症狀,因此需要低因咖啡的出現。

低因咖啡的由來

低因咖啡由Ludwig Roselius於1905年發明,他使用苯來去除咖啡生豆中的咖啡因,但苯這個化學物質被證實會致癌,因此市面上已沒有用苯來去除咖啡因。取而代之,現代去除咖啡因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四大類。


低因咖啡製作方法一

溶劑萃取法 (Direct Contact Method)

二氯甲烷萃取法/乙酸乙酯萃取法|普遍、較不影響咖啡風味,但溶劑可能致癌

咖啡生豆以高壓水蒸氣處理,調整咖啡豆水分含量後,再浸泡在二氯甲烷溶劑中,讓豆子與溶劑充分接觸萃取出咖啡因。

這種萃取法是最具經濟效益的做法,因二氯甲烷對咖啡因的萃取效率最高,且容易揮發、不易殘留。不過,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視二氯甲烷為疑似致癌物,且對環境有危害。但同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仍核准使用,因為大部分低因咖啡豆檢驗出來僅約1ppm,甚至更少,實際上致癌風險並不高。


低因咖啡製作方法二

瑞士水處理法(Swiss Water)/山泉水處理法|較安全但較昂貴

利用咖啡因水溶性的特性,將咖啡豆先泡入溫水,待咖啡因與其他成分溶入水中後,以活性碳吸附萃取液中的咖啡因,接著再將不含咖啡因的萃取液引回先前的咖啡豆中,讓咖啡豆重新吸收流失的成分,再將咖啡豆脫水乾燥。

這種方式沒有使用任何有機溶劑萃取咖啡因,但缺點是,即使讓咖啡豆重新吸收不含咖啡因的萃取液,仍會影響咖啡豆的風味。而且此方法生產的低咖啡因咖啡價格也較為昂貴。


低因咖啡製作方法三

超臨界/液態二氧化碳高壓萃取法|價格昂貴

在特定高壓力及溫度的狀況下,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質,可依需求有效地分離咖啡豆中的咖啡因,並保留下大量的風味分子。 但問題在於,因需要特殊的設備,價格非常昂貴,並不普及。


低因咖啡製作方法四

去除咖啡因的步驟,一般會在其烘焙前或生豆時處理的。但也有另一款低因咖啡製作方式:種植天然低因咖啡。

天然低因咖啡|稀有品種、最天然

世界上原來有天然的低因咖啡 - 尖身波旁(Bourbon Pointu),在學術上稱作「Coffea Laurina」,主要是由於尖身波旁的豆型較為狹長且兩端稍尖,因而得名。(留意返唔係占士邦,係尖身波旁!🤣🤣🤣

按你胃(Anyway),想聽下[尖身波旁身世之謎]請往▶《占士邦的低能咖啡》


有別於其他人工處理後的低因咖啡,尖身波旁是由於基因上的退化,致使咖啡因含量低,且風味更棒,唯一是產量極低,因此曾成為一度絕種的咖啡品種

緊貼最新咖啡潮流丨咖啡生態


coolyee-201029.jpg

About Me

CL,咖啡設計師,愛去不同國家探索咖啡世界。現為《咖啡生態》編輯、《咖啡師成長日記》作家及《咖啡生態與禽獸朋友們》動畫師,希望帶大家認識咖啡界不同面貌。

 

Join My Mailing List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© 2023 by Going Places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白色的YouTube圖標
bottom of page